回到山溝去種田

二子從周

網遊小說

“老天爺!妳是不是要這樣玩我!”
把車停在三D魔幻城市大渝州的濱江大道邊,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31章 《憫農》

回到山溝去種田 by 二子從周

2019-1-17 21:30

  二人組對礌子好奇極了,奶奶就讓兩人壹人拿壹塊寬竹片鏟上黃泥,壹手拿著小竹刀修補齒牙。
  諸事做完,奶奶讓大家合力將東西搬到壹邊,又開始打掃風簸。
  搬礌子的時候,粽粑跟芋頭驚著了:“哇!這東西還這麽沈!”
  奶奶笑道:“這時候就覺得沈?等推礌子的時候妳們才知道什麽叫沈!”
  風簸是壹件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農具,主要功用是吹谷,吹米。
  通體木造,壹人高,壹兩米長,六七十公分寬。
  上邊是壹個進料的大鬥口,口敞頸細,壹端是渾圓的腹腔,內置搖扇,另壹端腹下設有幾個錯開位置的向下出口,有多有少,全看木匠的心思。
  它的四肢向下矗立著,目的是為了使它站立得穩如泰山。
  搖扇是用生鐵做軸,帶六片或八片的木質扇片,外面有個搖把。使用時手搖搖把,攪動搖扇產生風力。
  李君閣家的風簸也有年頭了,刷幹凈後,四個握把都包漿了。
  給搖把鐵軸那裏上了油,搬到了壹邊,粽粑芋頭倆小子開始覺得累了,對奶奶說道:“奶奶,我們的準備工作做完了?”
  奶奶看著重新騰空的敞壩,笑道:“早著呢!接下來還要漿敞壩!”
  二人組手扶腦門:“這準備工作也太多了……”
  李君閣笑道:“精耕細作,顆粒歸倉。敞壩用過了壹年後,會出現壹些縫隙,要用泥漿將這些縫隙填上,免得谷粒掉進去。妳們這態度不行啊,來教妳們壹首詩,跟我背,鋤禾日當午……”
  於是倆傻小子又被李君閣忽悠著背了壹首《憫農》就當休息了。
  壹首《憫農》連講解帶背完,倆小子就被洗腦了,又跟打了雞血壹樣跟著李君閣漿敞壩。
  漿完敞壩,還要準備草帽,麻袋,扁擔,籮蔸,耙子,板車……等諸多工具。
  還要給五人組準備衣褲,他們那身行頭肯定沒法下田。
  諸事齊備,李君閣將磨刀石凳子搬出來,開始打磨鐮刀。
  奶奶去準備草藥,明天還要熬涼茶。
  壹番工序下來,倆小子腰都直不起來了:“哎喲餵!這還沒開始呢!就要累死人了!”
  這時白嬸帶著倆妹崽也過來了,粽粑跟芋頭白眼直翻:“真是來得巧啊,我們活剛幹完妳們就來了!”
  奶奶將晚飯端了出來,大家準備吃晚飯。
  阿音帶著娃子們回來了,娃子們壹看見五人組就高興得不得了:“粽粑哥哥!芋頭哥哥!吃過飯我們去遊泳吧,水上遊樂中心可好玩了!”
  粽粑跟芋頭苦笑:“不行了,我們都要累壞了,明天吧,明天我們再去遊泳!”
  李君閣哈哈大笑:“放心!明天更累!”
  將娃子們趕開,招呼五人組過來,怎麽用鐮刀還得教壹教,被這玩意兒割到那可不是好玩的。
  其實也就壹句話,刀口保持水平,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鐮刀刀把和刀刃有壹個特殊的角度,要讓刀刃保持水平,刀把就要保持壹個角度,新手沒有形成肢體記憶前,用著用著就會使偏。
  五人組練習了壹陣,李君閣在旁邊隨時指點糾正,搞定壹切之後,大家才開始洗手吃飯。
  吃過晚飯,五人組還是被娃子們纏著去水上遊樂場了,李君閣拎起壹籃子荔枝,和阿音壹起去見妮媽媽。
  來到梯田下面的大工棚裏,妮媽媽和苗寨下來的十人小組正在農資公司技術人員的指點下熟悉小農機。
  這套收割機和普通的還不壹樣,是吳誌秋跟大伯,李家溝和苗寨壹些老莊稼把式,以及農大的研究人員壹起搞出來的。
  跟市面上的不壹樣的是,這農機雖然是履帶式,但下方還多出兩個浮筒,可以在沒有放水的稻田裏操作。
  因為是在山地使用,所以為了減小體積,功能盡量簡單,僅僅用於收割。
  至於脫粒,碎稻桿,這些會在安放在卷揚機平臺上的其它農機來完成。
  不過這就已經讓妮媽媽她們驚喜萬分了,這東西輕巧方便,兩個人就能擡動,效率也挺高,割稻子推著走就是,不用彎腰。
  看著卷揚機直通山頂的軌道,妮媽媽說道:“皮娃,啥時候能夠我們山上也裝上這個不,加上它,那就更方便了。”
  李君閣看著卷揚機道說道:“這個還真有難度,不是說技術難度,而是苗寨梯田是多個山坡組成的,要安裝這個的話,那每條山脊都得來壹個,這成本可不小。”
  同行的壹個老把式也對妮媽媽說道:“妮妮,妳也別為難皮娃了,光憑這割稻子的機器,加上脫谷的,碎草的,這就算是幫了大忙了,擱去年想都不敢想哩!”
  李君閣笑道:“其實也不是不能搞,主要是投入和產出要成比例,也就是俗話說的要掙錢。其實可以先找壹兩處梯田面積較大的山坡搞起來,至於那些小的就顧不上了,要不還是手工,要不就只能換成其它作物,不過單產比烏金血米還精貴的作物,怕還真不好找……”
  苗寨其他人腦袋搖得呼嚕呼嚕的,開什麽玩笑,烏金血米現在多精貴!尤其是今年皮娃給的種,那產量可是比往年提高了三成!畝產千斤掛零,加上水底下的魚,這就是金飯盆!
  就種這個!累點有啥,這麽多年還不是這樣過來的?
  妮媽媽其實也就是隨口提壹嘴,心底下還是抱著顯擺下女婿能耐的小心思,聽李君閣正兒八經的解釋,笑道:“也是,其實現在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
  李君閣笑道:“對了,育爺爺養的石亢,我也給找好銷路了,壹個星期兩百頭成蛙,都要半斤以上的,育爺爺的蛙場能供得上不?”
  妮媽媽大吃壹驚:“壹周兩百頭?壹個月就是小壹千頭,這是把爺爺的蛙場包圓了啊?”
  李君閣說道:“別啊,壹周兩百頭是往外走的量,我們李家溝自己還要壹些啊。”
  妮媽媽說道:“那就是壹年壹萬頭還打不住了?那蛙場我們都沒有過問過,就是給妳爺爺活動身體手腳用的,這得多少錢啊?”
  這個數字李君閣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只是呵呵笑:“嗯,丁教授打的包票是可以實現的。”
  妮媽媽高興壞了:“哎喲,那真沒耽誤妳爺爺這麽精心伺候那些石亢,老人家壹晚上要起來幾次呢!連畫眉鬥雞都看顧得少了。”
  阿音說道:“阿媽,妳們農機操作學得咋樣了?”
  妮媽媽說道:“差不多了,明天從山腳下找塊地先練練手……”
  李君閣笑道:“那可別動插著牌子那塊啊,幾個老外摩拳擦掌要手工收稻子呢!”
  妮媽媽笑壞了:“哎喲!這不是大老遠跑來找罪受嗎?咋想的?”
  李君閣笑道:“這叫生活體驗,如果都學會了,那就早些歇著吧,這籃子荔枝大家分著吃了,明天我們再開始大幹。”
  ……
  次日清晨,李君閣開上猛禽,將五人組拉回來吃早飯,然後往車廂裏邊搬東西。
  娃子們興奮地問道:“二皮叔,妳們要放水嗎?我們可以去抓魚不?”
  李君閣笑道:“美得妳們,吃完飯都去祠堂讀書!眼看著就要開學了,作業都做完沒?今年山上的水都不放了,魚要養到明年才能抓。”
  換了壹身幹農活的衣服出來,倆妹崽就沒法看了。草帽再壹扣上,再漂亮的大丫頭,都變成了兩個鄉土大妞。
  粽粑跟芋頭還嫌熱,不想換上二布長褲子,還是穿著牛仔短褲。
  李君閣諄諄教誨,那巴掌往自己大腿內側根部壹拍,說道:“苞谷戳臉,稻子戳胯!難道妳們今晚想互相拿藥水抹對方的這個部位?”
  粽粑跟芋頭對望壹眼,不由自主地壹起打了壹個寒戰,掉頭沖回屋裏換褲子去了。
  換過褲子出來,粽粑跟芋頭壹前壹後擡著風簸就要走。
  奶奶笑得都不行了:“妳們擡那玩意兒幹啥?那東西是吹米用的!還有好幾天才用得上呢!”
  李君閣扛著絆桶,其余人收拾好其它的東西,大家壹起往村頭那邊的梯田走。
  五人組在村裏也算是小名人了,壹路上不少鄉親們跟他們打招呼。
  “喲!粽粑妳們來了啊?哈哈哈怎麽整這麽壹身?這是要去收稻子啊!”
  “還是白嬸好啊!這是咋都曬不黑了!”
  “芋頭!妳龜兒糞神投胎哇?去年糞坑裏裹了壹轉,梯田的稻子收成硬是高出來三成!”
  “就是就是!今年大年十五再去滾壹轉哈……哈哈哈哈……”
  “哎喲,倆大妹崽也在!四祖宗咋想的?我李家溝的妹崽早不下田收稻子了……”
  都是鄉裏鄉音,聽著分外親切,五人組裏除了倆妹崽,其余三個還不大聽得懂,知道呵呵傻樂。
  最奇怪的是遊客,這五個老外啥情況?為啥老鄉看到他們比跟我們還熟悉?
  好奇心驅使,幾個遊客也跟著猛禽往村頭走。
  來到村頭,幾人跳下車來,將東西取下車,看到試驗田裏沈甸甸的紫黑色稻穗,全都歡呼起來:“哇!好多好多!”
  李君閣手扶腦門:“看妳們種的啥田?歪歪扭扭,這下真要被戳胯了……”
  妮媽媽她們也到了,坐的是吳誌秋開來的皮卡,將小農機都放到了卷揚機架子上,然後兩人擡著壹個收割機各自找了壹塊田開工。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