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古代工科狗的悲哀
回到山溝去種田 by 二子從周
2019-1-17 21:30
李君閣叫梁慧麗取來筆墨,準備將甘棠道碑拓下來給四爺爺研究。
壹邊拓字,壹邊還奇怪:“這字好熟悉,總覺得在哪裏見過呢?”
壹說起這個,梁慧麗,阿音,大師兄和孫老都覺得在哪裏見過,壹時卻又都想不起來。
這時許思和李涵秋也聞訊趕到了,許思壹見這字就說道:“咦,這個井字,還有這個三字,跟小廣場上那口井兩邊的字跡差不多呢!”
李君閣他們這才恍然,那口井,看來就是碑中所說的義井了,井邊“文章美酒三日醉,心田古井壹般清”的對聯,估摸著就是這位林舉人的手筆!
想到長期擱置在井邊的水瓢和粗瓷大碗,李君閣才是既感且佩,雖然當年的人物和典故已經掩埋於悠長的歲月之中,可義井的傳統卻被鄉親們繼承了下來,千年以降,從未改變和忘卻!
……
當天晚上,李君閣將拓片帶到祠堂,跟四爺爺壹起翻閱和李家溝相關的古籍。
啟修公的身份已經確定了,正字輩往上,那壹代的族長是李方亭公,名聲不顯,壹生都在盤鰲鄉李家溝兩處打轉。
想想也是,光修這條路就花了二十年,古代的人生有幾個二十年?
確定了啟修公的身份,兩人還想把甘棠故徑堙沒的原因找出來。
四爺爺戴著老花眼鏡翻著壹本資料說道:“皮娃,妳來看這個,原因應該就在這裏了。‘永樂壬子年秋,地動,五溪齊漲,漂沒屋宇,水去,平淤五尺有奇。’,看來是壹場大地震引發了山洪,帶來的泥土把甘棠故徑埋掉了。”
李君閣想到去安放紅外攝像機的時候,撿到山驢子那地方,那是壹片垮塌的大山巖。還有尋找羚牛的時候,見到的那道撕裂的山谷和裏面的鹽堿地。若有所思地點頭,看來地震確有其事。
四爺爺繼續往下讀:“再看啊,‘李氏子清源素憊頑,好大言,不務稼穡,鄉人多恥之。’喲,這小子跟妳脾性很像啊……”
沒有理會李君閣的白眼,四爺爺哈哈大笑,繼續往下讀:“是時道路淤絕,鄉人苦甚。清源請其父曰:‘吾能為之,兩百金可立就。’,姑試之,則燒石以為灰,投之淤潦,泥騰如沸,三日可過牛馬,期月功成。鄉人大奇,歌以誦之,曰‘憊賴子,何成恥,信手為,惠鄉梓。’是也。惜其方今已不具。”
李君閣手扶腦門:“這就是古代工科狗的悲哀啊,這明明是壹玩混凝土的大拿,結果壹句燒石為灰,壹句其方不具,當龍門陣擺過就算完事,耽誤了多少好東西啊!”
四爺爺擺著手道:“都過去多少年了,妳現在在這裏糾結有啥用!不過事情算是搞明白了,甘棠故徑的埋沒是山洪造成的,然後有個本家祖宗叫李清源的,為了速成,在泥地上搞了壹把混凝土,直接將故徑埋下邊了。”
李君閣又搖了搖頭,甩開頭腦中的遺憾,笑道:“不管怎麽說,大好事啊!烏金米收下來賣的錢,我是有大用的。梁丫頭趕鴨子上架,挖了個兩千萬的坑給我填。現在好了,石料可以用原來的石料,最多再修修補補,所費應該少很多了。四爺爺,這是不是就是‘天道酬勤’啊。”
四爺爺壹副不想跟小白聊天的樣子,揮著手道:“這話的原意是妳只能用勤勞來回報上天對妳的恩賜!而不是反過來!妳是多久不讀書了啊?先去把這句詞的來歷搞清楚,然後寫個三千字的文章,明天給我送過來。”
李君閣傻眼了:“四爺爺,不帶這樣的,我就是順口壹說而已。妳看我現在這麽多事情,五百字可以不?”
四爺爺點點頭:“可以的,五百字的話,那就寫駢文吧。”
李君閣狼狽奔逃:“得得,三千就三千,跟妳討價還價就沒落過好!”
……
第二天,李君閣將核桃帶在肩膀上,去祠堂將作文交給四爺爺。
四爺爺對這小猴子也很喜歡,伸出手指頭逗弄它,說道:“小可憐的,還有壹個多月才能斷奶呢。”
李君閣笑道:“不過天天烏金血米熬的米湯養著,也算因禍得福。”
突然想起池塘後邊的老團魚來,對四爺爺問道:“四爺爺,後邊塘裏老團魚應該見得著了吧?”
四爺爺說道:“今年見過幾次了,走,去看看吧。”
兩人來到祠堂後邊,老團魚正在對岸壹塊石頭上曬太陽,見到李君閣就爬進水裏,再浮出來的時候已經到了李君閣面前。
四爺爺訝異道:“喲?它還認得妳?”
李君閣從背包裏邊翻出壹盒空間小魚來,說道:“也不壹定,說不定人家只是認得菜而已。”
四爺爺哈哈大笑,說道:“這個解釋更說得通。”
老團魚讓核桃感到有些害怕,在李君閣頭上揪著它的頭發吱吱直叫。
李君閣壹邊安撫核桃,壹邊拎起壹條小魚餵給老團魚,搖著頭說道:“可憐的,餓了壹冬,這都瘦了,當不了全國第壹了。”
四爺爺說道:“妳小心壹點,咬著妳手指頭,打雷才松手!”
李君閣笑道:“哪能呢,對了現在來看它的人多嗎?”
四爺爺壹指塘邊樹下的香火:“看吧,這就是明證。”
李君閣都無語了:“怎麽還有這事情發生?”
四爺爺說道:“村裏人還好,算是見怪不怪,關鍵是現在遊客多起來了,不可能每來壹個我勸壹個吧?那還不得累死我。”
李君閣說道:“得,《走近科學》算是白拍了,我早就跟張老師說過,妳跟迷信的人講科學,越講他越迷信。”
就聽身後壹個中氣十足的普通話聲音響起來:“嘿!壹來就聽見皮娃說我的壞話。”
李君閣嚇得壹機靈,轉頭壹看,正是阿音帶著張老師他們過來了,笑道:“哎喲這真是不能在背後說人是非啊,張老師,妳怎麽來了?”
張老師哈哈大笑:“聽說妳們這裏有壹個神奇的現象,什麽桃花瘴,毒水溪,這又是壹個好題材啊!”
李君閣對阿音說道:“獨水溪又開始漂魚了?”
阿音點頭道:“是啊,苗娃說巡山回來,見到獨水溪又開始陸陸續續的漂桃花魚了,我就趕緊給張老師打電話,他們動作快,今天就趕過來了。”
李君閣說道:“現在還沒到漂魚的高峰期,可還得等上二十來天。”
張老師說道:“不存在的,阿音跟我說過了,李家溝奇事多,祠堂號鼓可以算壹期,苗寨山塘那裏山歌招雨可以拍壹期,兩期拍完,再拍桃花瘴毒魚就差不多了。”
李君閣嘴巴都笑歪了:“哎喲,那我李家溝這段時間不是要在央視霸屏啊?”
張老師拍著李君閣肩膀道:“這是節目儲備,妳當我們這麽傻,會壹股腦兒都放出來啊?肯定是分散到各個時間段裏播放。我也是普通人,請個假生個病什麽的,也不會耽誤節目。”
李君閣哈哈大笑:“秒懂,存稿嘛!還是電視節目好啊,觀眾不會叫加更!妳要壹天多播兩集,人家還不樂意看呢!妳看我們也算老交情了,需要我們怎麽配合,盡管開口就是。”
張老師哈哈大笑:“聽阿音講妳現在可是大忙人,可不敢打擾妳,妳就準備好二十天後,四月末五月初,領我們進獨水溪就行。這幾天天氣不錯,我們先去苗寨拍山歌招雨,妳就不用多管了。”
李君閣說道:“那就怠慢張老師了,阿音,這趟就妳陪張老師吧,我這邊好好準備壹下,等妳們拍完那兩處就出發。”
四月份是壹個繁忙的月份,家家的油菜籽都收獲了。
壹套低溫榨油設備,帶過濾功能的,也就三萬多元錢,李君閣讓老爸添置起來,算是給村裏的福利,現在先幫鄉親們榨榨菜籽油,以後自家榨茶油也用得上。
新設備榨出來的菜油跟以前的就不壹樣了,由於菜籽是蒸汽蒸熟的,不是以前那樣炒熟的,榨出的菜油就色澤金黃,不像以往那樣棕裏帶黑,在加工中產生的有害物質也就少了很多,味道和品質都是上乘,跟大品牌相比不遑多讓。
鄉親們這下全都高興得不要不要的,皮娃還不收費,讓大家給點菜油菜籽餅就算工錢,說是菜籽餅可以做肥料,還可以做飼料添加劑,這就更開心了。
結果二堂嫂找來了,說是久長居那邊好多遊客在打聽這個事情,想買點新鮮菜籽油回去。
阿音在苗寨,這事情只有自己來了,不過不指望這成門生意,畢竟產量就在那裏擺著。
幹脆就通知鄉親們,想賣油的就往久長居送,五升大桶九十壹桶收壹百壹桶賣。
好歹這是我們李家溝的富硒食品不是,新設備加工出來的油品質很高,價格怎麽都要比外頭高壹點才行。
結果鄉親們就更開心了,家家這就又是五六千元的進賬。
李君閣也沒想到李家溝菜油這麽好銷,壹桶十元的手續費,線上線下壹起算,二十天下來,這榨油設備的費用居然就收回來了。
這事情丟給老爸去折騰,反正他就喜歡幹這個,幫鄉親們打打豆子,榨榨油,順便聊聊閑天,茶水香煙搭出去不少,收獲幾句恭維,成天就樂滋滋的。
用老媽的話說,這叫老李家又廢馬達又廢電。
用老爸的話說,這叫有錢難買我高興。
這事情上頭李君閣全力支持老爸,現在家裏不靠這個掙錢,要收費的話那就是當成生意來做,還得搞好服務,費心費力了不壹定討好。
免費做,有點差池鄉親們也能原諒,還得名聲。機器平常自家用的話大多數時間只能閑置,不用的話還得維護保養,還不如現在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