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聖

獨孤天山

網遊小說

這是壹個讀書人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   才氣在身,詩可殺敵,詞能滅軍,文章安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189章 四書雛形

儒道至聖 by 獨孤天山

2019-1-8 14:49

  方運手持自己書寫的,用平緩的語氣誦讀,先讀孔聖的正文,然後逐步解釋每壹個字,接著直譯,最後意譯,而意譯中大都包含引申義。
  方運有口含天言,凡是聽到他的聲音的人會完全理解字意文意,並且很難忘記,又有教化聖道邊緣的力量,更加讓人信服,讓兩頭大妖王變得虔誠和謙虛。
  口含天言只是讓聽課之人被動接受,但教化聖道的力量則讓人在聽課的時候主動改變,年常日久,所有的改變就會成為習慣,從而成為全新的人。
  和壹樣,共二十篇,方運讀完五篇後,便看向兩頭大妖王。
  那兩頭大妖王如癡如醉,還在回味這人族經典。
  方運則不去理會兩妖,提筆在前五篇中稍加改正,因為在誦讀過程中,他又有了新的見解。
  過了壹個時辰,兩頭大妖王才恢復平靜,和往常比,兩妖的目光更加柔和。
  方運原本的計劃是先去古皇林,後去赤山附近等待神賜山海,但因為打劫妖蠻的收獲遠遠超過預想,而且進入古皇林可能需要太多的時日,便決定壹路打劫向赤山。
  壹人兩妖直奔赤山,前行壹天便停留數個時辰。四天後,方運講完。
  兩頭大妖王也出現明顯的變化,目光更加清澈,頭腦更加聰明。
  鼠汰王甚至還旁敲側擊想拜方運為師,卻遭到婉拒。
  第五天,方運壹邊書寫,壹邊教授兩頭大妖王。
  是中的壹篇,不過千余字,但卻是儒家的提綱挈領之卷,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
  在華夏古國,二程首先看重中的與,將其與和在壹起並稱為“小經”,後朱熹首次單獨將與提取出來註疏,與和並稱四書。
  在聖元大陸,方運之前未有人單獨提取單獨作註。
  有了之前的經驗,方運並沒有立刻將寫完,而是留下最後壹個標點符號,最後的句讀不點下去,整本書就不算完成。
  第六天,方運開始作。
  的字數也不多,只有三千余,如果說重修身,那則更重養性。
  第七天開始,方運作。
  四書之中,千余字,三千余字,壹萬三千余字,而則有三萬四千余字。
  和相比,中的思想更紛雜,也更加激進。
  孟子是幸運的,因為在他那個時代,儒家的力量遠遠大於孔子所處的時代,他得到的待遇也遠遠好於當年的孔子。
  孟子也是不幸的,戰國時期遠比春秋時期紛亂,除了儒家,還有各家力量趁勢而起。
  之中,主要是孔子與弟子交流之言,雖與王公交談,諸如魯哀公、魯定公、齊景公、衛靈公等等,但內容也並不多,所占篇幅也有限。
  之中,有相當多的篇幅是諸王諸公向孟子請教治國之道,如魯平公、齊宣王、滕文公等,開篇第壹句就是“孟子見梁惠王”,書中甚至多有當面批評和頂撞諸侯之言,這在中是少見的。
  這雖然說明當時儒家更受諸侯尊重,說明孔子與孟子性格不同,但也說明壹件事,孟子對宣揚自身政治主張的欲望更加強烈,直到屢次失敗後才放棄,開始專心教書育人。
  孔子曾經從小官吏壹步壹步走上魯國要職,所以他雖然講仁義,也談政事,但非常節制,在諸侯面前把自己當臣子,周遊列國更是在傳播自己思想。
  但孟子不同,他並沒有像孔子壹樣有豐富的從政履歷,雖然談政事,但在君主面前把自己當老師,他也周遊列國,但他更像是要當帝師來推銷自己的思想。
  壹個傳播,壹個推銷,自然有所不同。
  在寫時,方運的態度和寫不同。
  在寫的時候,方運幾乎是傾其所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但在寫的到時候,尤其涉及到政治方面的內容,方運則有所保留。
  凡是涉及孟子的政治思想,方運大加稱贊,尤其在民本等思想上,方運的意譯引申往往都長篇累牘,著墨之重遠勝其余三書。但凡是涉及具體的為政之法,方運大都壹筆帶過,不會肯定,但也不會否定,甚至連兩頭大妖王都看出來方運在故意避開。
  鼠汰王曾經問過緣由,方運則微笑作答。
  “為政之事,孟聖言之有理,行之不明,不如雜家遠矣。”
  鼠汰王與狼淵王輕輕點頭,雜家起源是呂不韋,論政治手段,十個孟子加起來都不如壹個呂不韋。
  但是,鼠汰王敏銳地發現,“言之有理,行之不明”,用難聽的話說便是孟子的想法是對的,但卻很難施行,或者說,孟子沒能為他的思想找到正確的、行之有效的道路,再嚴重壹點,可以說方運在批判孟子說的那些為政之道是錯的。
  與的寫法差異極大,鼠汰王與狼淵王交流許久後毫無結果,要是請教方運原因。
  “出葬聖谷後,便見分曉。”方運道。
  兩妖十分失望,但也對未來充滿期待。
  鼠汰王又問:“不知先生為何單單把與從中提取出來,如此鄭重對待,實乃前所未有。”
  方運道:“紛雜,妍媸並存,與如泥沙藏金,又分別為曾子與子思子之作,與孟聖同為亞聖,不可明珠蒙塵。”
  “那如此壹來,學生是學,還是學?”鼠汰王誠心詢問。
  “進士以下,當學,進士以上,可在五經中擇壹而專。”方運道。
  鼠汰王恍然大悟,道:“我儒家弟子開枝散葉,天賦高低不均,過於精深,往往皓首窮經方有所得。則是聖人親口教誨,相較五經而言,淺顯易懂,若專心精研,數年便可有成。如此壹來,我儒家弟子初期便可快速成長,以免白白浪費了那文曲星光。”
  “善。”方運頷首稱贊。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