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修改版)

hui329

武俠玄幻

大明弘治十四年,南陽太和山。 天地生於太和,太和生於虛冥。此山元氣淋漓,太和之氣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十八章、宮中話西洋(下)

大明天下(修改版) by hui329

2021-4-4 17:28

  丁壽突然插嘴,小皇帝並沒有發火。
  “哦,妳倒說說看。”
  正德饒有興趣的看向丁壽,這小子很有趣,他能感受得到這人的與眾不同,這麽多年除了已晏駕的弘治皇帝還沒人隨意地與他比肩而坐,小皇帝甚至有種感覺,他這幅唯唯諾諾的模樣倒像是裝出來的。
  “皇上以為而今國庫比之永樂年間如何?”
  “自是不如。”正德心裏也郁悶,登基有幾個月了,戶部尚書韓文整日裏地哭窮,請天子以內帑貼補國用,可天子家也沒余糧啊。
  “永樂之時開國未久,又經靖難,太宗皇帝仍能七下西洋,五征大漠,南並交趾,敕建武當山,大修報恩寺,營造紫禁城,無壹不需金山銀海,卻無日用之蹙,而今大明成平日久,生民蕃息,卻無可用之財,何也!只因大海中商機無限,財貨無盡,鄭公公昔日不僅揚我大明之威於異域,更是為大明帶來充盈府庫,國用不盡之資……”
  正德坐在禦階上,體味著丁壽之言,原以為今日尋了個消煩解悶的玩伴,不想壹番話竟有如此見地,他自幼喜武,向往太祖太宗笑傲疆場的雄姿,馳騁大漠,揚帆七海,這才是男兒之願,原以為國庫空虛,壹切都是夢幻泡影,今天心中所想卻被重新打開了壹扇大門。
  “朕要效法太宗,成就壹番豐功偉業。”小皇帝胸中熱血已被點燃,蹭地站了起來,眼神中充滿了熱切,“妳們可願助我壹臂之力?”
  劉瑾與丁壽對視壹眼,齊齊躬身道:“願隨陛下共創不世之基。”
  君臣三人豪情萬丈之時,殿外張永聲音響起,“皇上,三位閣老殿外求見。”
  準備宏圖大展的小皇帝立馬蔫了下來,慌慌張張地抹嘴,道:“怎麽辦,怎麽辦,這些東西趕快收起來,別被他們看見。”
  丁壽納悶壹些點心零食而已,怎麽這位皇帝好像看a片要被家長撞見的小學生壹樣緊張。
  劉瑾勸道:“來不及收拾了,皇上還是在殿外見幾位閣老吧。”
  正德連連點頭,“對對對,外面見。”
  當先走了出去,二人隨後跟上。
  三位老大人很標準的行完見駕之禮,首輔劉健立刻拿出壹份奏本,“皇上登基以來,行止頗有不妥之處,老臣等今日犯顏進諫。”
  合著是來給皇帝指錯的,丁壽瞧小皇帝雖壹臉無奈卻沒有絲毫驚詫,這事看來不是第壹次了。
  劉瑾要接過奏本轉呈,劉老大人卻閃了過去,咳了聲清清嗓子,當著皇上面自顧念了起來。
  要說老大人的古文造詣不是蓋的,壹份奏章駢四儷六,錦心繡口,以丁壽的學問底子只聽了個大概。
  其中列舉了正德五大罪狀:壹、皇上不帶隨從出宮。這的確不妥,千金之子戒垂堂,畢竟幹系太大;二、亂吃零食。怪不得剛才跟做賊了似地躲人,估計以前被逮到過;三、喜愛遊獵。從動物保護主義出發,丁壽也認可有理,就算打不到動物,踩了些花花草草的也不好麽;四、去北海劃船。好吧這也算,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自然也不能飄在湖面之上;五、在宮內亂轉。幾個老家夥是吃飽了撐得跑這來給人添堵的麽,皇上不能出宮還不能在家裏轉悠,合著小皇帝就應該乾清宮奉天門兩點壹線過日子,這皇帝當得怕連後世白領都不如……
  小皇帝強耐著性子聽完奏本,臉帶笑意道:“幾位愛卿之言朕記下了,朕也有壹事與幾位相商,朕想重開西洋……”
  話未說完,幾位老大人已經炸了,“皇上萬萬不可,三寶下西洋乃前時弊政,豈可再犯。”
  “陛下登基詔書發出,舉國歡呼,盼望太平。現已數月,未聞精簡閑散,節省糜費,詔書所載,僅是壹紙空文,以至陰陽失調,晴雨失常。如今皇上又要再行弊政,何以撫慰萬民!”
  “先皇駕崩時執老臣手曰陛下聰慧,但年紀尚幼,好安逸遊樂,要吾等輔佐陛下成為賢主,今上欲行亂政,臣有何顏見先皇,老臣請乞骸骨。”
  正德就知道只要有事不順了這幾位的意,到最後肯定就是辭官要挾,當即溫言寬慰,自承有錯,三位大人借機讓正德答應恢復經筵日講,才滿意而去。
  想辦的事沒辦成,還搭上自己以後得每天聽課,正德的心氣可知,不顧形象壹屁股坐在大殿門檻上,呼呼地喘粗氣。
  “皇上操之過急了,此事要徐徐圖之才好。”丁壽勸道。
  “為什麽,明明是於國有利的事,為什麽在他們口中就成了桀紂暴政壹般。”
  “其實朝中文官未必不能看出其中好處,只是他們不想讓這好處落在宮內而已。”劉瑾緩緩說道。
  看正德與丁壽皆迷茫地看著自己,劉瑾輕聲道:“下西洋需乘巨艦帶重兵,宮中內侍無家室所累,無子孫基業可圖,為恰當領兵之選,可文官們卻無法接受奴婢等身體殘缺之人建立高於他們的功業。”
  似乎怕二人不信,劉瑾又舉例道:“昔日安南內亂,汪直曾欲借機收復,尋兵部舊時平定安南圖文,又被劉大夏說服當時兵部尚書余子俊以不可禍亂西南為由阻止。”
  正德站起身來,寒著臉道:“身為兵部尚書,不思開邊衛國,處處掣肘軍機,實不當人子。”甩袖轉身進了大殿。
  壹直默不作聲的張永開口道:“劉公公慎言,朝中大人們也有好意,總要在皇上面前為他們留些情面。”
  劉瑾眼睛壹翻,“咱家又未曾在內書房讀過書,與這些大頭巾沒什麽師生之情,有何情面可講。”
  張永臉色壹變,不再多言跟著進了奉天殿,殿前平臺只留下劉瑾與丁壽二人。
  丁壽湊上來,“督公,剛剛皇上說的是誰,是成化年間的余子俊還是現今的兵部尚書劉大夏?”
  劉瑾沒有理他,只是擡頭看天,翹著嘴角淡淡道:“今日說的已然夠多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