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宸金章

壹炁化三清

修真武俠

玉宸看著身前躺在大青石上的男子皺了皺眉,伸手壹勾,略長的指甲輕而易舉的割開了男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十五章 水月

玉宸金章 by 壹炁化三清

2022-5-20 21:42

  董家嬸子聞言,頓了頓,看著自己的小兒子怪笑道:“不勞王家少爺費心,我董家怎麽也會證明自家清白!”
  說完,董家嬸子又是對著城隍廟磕頭,道:“城隍老爺,我孩子決不可能偷人家的鵝吃。他今年才三歲,只是說不清楚,才讓人抓住把柄!如今壹家橫遭不白之冤,那貪又受了賄,斷事不明,只能來城隍老爺這伸冤了!”
  說著,董家嬸子又是對著城隍的神像猛地磕頭,額頭重重的撞在地板上,絲絲嫣紅鋪滿地板,然後提起刀來,便要將自己的小兒子肚子剖開。
  “董家的,快住手啊!”壹聲尖銳的聲音響起,這聲音讓人聽了只覺得耳膜炸裂,可董家嬸子卻充耳不聞,繼續下刀。
  “叮!”壹聲清脆的聲響響起,董家嬸子手裏菜刀劃開那孩子的衣服,便被壹枚石子打落在地。
  “誰?”王家公子見狀大怒,下壹秒壹只雜毛狐貍從邊上沖了出來,猛地撞在董家小兒子的腹部。那孩子本就被嚇傻了,再被狐貍這麽壹撞,張嘴就是吐了起來,壹口口酸水當中,是壹枚枚細小的碎肉。
  王家公子上前壹步,手中閃過壹絲絲的黑氣落下,融入地面,笑罵道:“董家嬸子妳還想要狡辯?大家來看看,這是不是鵝肉?”
  眾人上前壹開,那壹枚枚細小的碎肉正是壹枚枚螺肉。
  頓時,壹個身穿儒袍的老人暴怒道:“好壹個王家,當真是只手遮天啊!在城隍廟前,硬說螺肉是鵝肉。”
  這老人乃是壹位老秀才,為人頗為迂腐,平日裏就不喜王家橫行霸道的作風,此時壹看,更是氣急敗壞,連連怒罵了十多句,而後甩袖離去。
  邊上董家嬸子的鄰居見狀也是紛紛指責,並且有意無意的護著董家二人。
  王公子聞言已經色變,低頭壹看,又驚又怒,高聲道:“怎麽會是螺肉,這不可能!怎麽會是螺肉……”
  站在人群之中的玉宸收好手中青光鏡,盯著上方城隍神像看了許久,轉身離開。
  “南無阿彌陀佛!”玉宸剛剛離開,便是聽到壹聲佛號響起,而後周圍壹陣光怪陸離,而後便是遠離塵世,而在他的不遠處已經站著壹位中年女尼。
  這位比丘尼生得極美,卻冷若冰霜,臉上壹片冰冷,壹副淡漠無情的樣子,唯有壹雙眼眸之中隱隱包含著絲絲縷縷的慈悲之意。
  “鏡花禪師?”玉宸看著眼前的女尼,猜出了對方的來歷,而後看向周圍,笑道:“壹塵不染冰霜操,萬境俱空水月心?只是不知道禪師找我有什麽事情?”
  “阿彌陀佛!”鏡花禪師雙手合十,眼含慈悲,嘆息道:“我觀道友氣息純粹,也算得上是玄門正宗,為何要施術騙人?”
  “我施術騙人?”玉宸聞言,像是聽到什麽笑話壹樣,嘴角勾起:“不是王家先施法的嗎?我破去他的障眼法,還是我錯了?”
  在剛才,城隍廟中的時候,玉宸就覺得有些不對。
  在董家嬸子先要將自家小兒子開膛破肚的時候,城隍明顯是以神術庇佑董家嬸子的心神,護持她不受迷魂法術的影響。
  這種庇護在平時算得上是祝福,可在當時,明明有人想要阻攔董家嬸子。
  更有趣的是,在王家公子用障眼法,將董家小兒子吐出的螺肉化作鵝肉的時候,城隍竟然沒有絲毫反應。
  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所在。
  再加上現在鏡花禪師現身阻攔自己,玉宸嘴角笑容越發和藹,眼中卻是壹片冰冷。
  “阿彌陀佛!”又是壹聲佛號,面色冰冷,卻眼含慈悲的鏡花禪師看向笑容滿面,眼中卻是壹片冰冷的玉宸,正打算開口,卻聽玉宸道:“諸法門,勝解觀察,如幻如陽焰,如夢如水月,如響如空花,如像如光影……”
  “水月乃是天上月和地上水因緣合和而生。鏡花是鏡中之相,緣生性空。所謂水月鏡花,本是虛假空幻之物。只因暗和佛法認為世間萬物皆有四大假合而成,故被部分門徒尊為佛道上乘法理,認為水月鏡花是幻化飄渺、空靈幽深之境界。”
  “可水中之月,水動則月動,難成而易壞。鏡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即。妳以此法入道,不知菩提之心在水?在月?在鏡?在花?鑄就的是佛性?還是魔心?”
  面對玉宸壹連串的責問,鏡花禪師的面色變得疾苦起來,二人所在的空間壹陣搖晃。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隨著最後壹聲佛號響起,鏡花禪師身體壹陣虛幻,玉宸周圍的環境也是生出了壹道道裂紋,下壹秒又是回到原來的地方。
  看了看周圍,玉宸面色有些怪異。
  佛門禪宗理論之中,如果用殊勝的見解去觀察的話,就會發現,萬事萬物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不斷處於因緣和合的變化之中,細壹分析,事物壹時壹刻也沒有靜止,而人們往往造成錯覺,認為它們沒有發生變化,就如暫時出現的幻象壹般。
  故而佛門之中時常以鏡中像來比喻緣生性空的道理;以水中月,比喻佛法變化,月為佛身,水為眾生,壹佛能應眾生之心,化種種身形。
  最終逐漸衍生出了壹系列的水月法門。
  這些水月法門大多以虛無空幻作為根基,上乘壹些的希望借此覺悟,徹法底源,明了壹切諸法實相,沒有壹切障礙。
  次等壹些的則是希望借助虛幻,鑄就真實,頗有壹點借假修真的感覺。
  不過,無論是哪壹種,都需要非常高深的佛法修為才可以修行。
  否則,很容易落入虛幻之中,將自身立在眾生之上,自以為是,自得自滿起來。
  無法理解佛性即為眾生性,有壹眾生,便就有壹佛性,眾生迷惑便用眾生性,眾生覺悟便用佛性,是佛是眾生,只是在壹念之間。壹如元覺禪師所言:“壹性圓通壹切性,壹法遍含壹切法,壹法普現壹切水,壹切水月壹切攝。”
  所以,玉宸才會特地開口刺激鏡花禪師,試圖打破她的心境,將其從定境之中打落,只是這鏡花禪師的反應,也是有些出乎玉宸的預料。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