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网游小说

第一章 征辟雨后乍晴,霞满西天。伊水北岸零零散散立着几个人,似乎在欣赏夕阳。其中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三十四章 预设战场

晋末长剑 by 孤独麦客

2025-1-8 21:03

  蔚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大雁成行飞过。
  地面之上,大风起兮,旌旗猎猎。
  双方数千骑在旷野中展开了激烈的搏杀。
  刘闰中带了一千五百骑赶至战场,接应殷熙统率的近两千义从军。
  他们很快被在外围游弋的鲜卑轻骑发现了。
  双方拉开了距离,在宽阔的场地上反复对射。
  呼喝之下,时不时有人应弦而倒。
  刘闰中已经中了一支箭,箭矢卡在甲内,颤颤巍巍的。
  从上党带来的轻骑更被射倒了百余人,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他第一次发现,这场骑兵厮杀的烈度有点高。
  鲜卑人怎么不退呢?你们不也是部大、首领制么?死了人丁,自己吃亏,为什么还要打下去?
  妈的,他都快坚持不下去了。
  再一次收拢部伍时,刘闰中扭头看了一下众人,道:“不准退!正是咬牙坚持的时候,退什么退?冲!”
  同样的部落体制,同样的生活方式,但人不一样,差别就是这么大。
  说白了,战阵厮杀,就是比谁更能忍受伤亡。
  就这交手一瞬间来看,鲜卑人似乎比羯人更能忍受一些。
  刘闰中其实也想退,但今天不敢。
  他若不能拦住这些鲜卑骑射手,坐视他们与鲜卑冲击骑兵一起夹击义从军,义从军必然惨败,这个责任不是他能承担的。
  角声再起之后,刘闰中将人马分成两拨,一拨三四百骑,弃了角弓,拿出刀盾,策马加入近战搏杀,另一拨千骑仍然与鲜卑骑射手们兜圈子射箭,有机会就拔刀互砍——骑射手之间的交锋,并非全程用箭,有时候也会拿短兵互相劈砍。
  在他们身后,似乎隐隐能听到密集的鼓声。
  那是大队步军前进时整理队形的声音,所有人都知道,晋军后面有大股援军赶至,却不知离这还有多远了。
  这样一种情况下,鲜卑人越打越焦躁,在发现无法冲垮义从军后,士气有些低落。
  在刘闰中孤掷一注,亲自带数百骑掩杀过来后,他们终于失去了信心,调转马首,向石岭关方向退去。
  城中还有数百骑,不过这会都下马立于城头,面色犹豫,显然吃不准该怎么办。
  “去把火把取来。”一部大冲上了城头,看着正沿着山坡一边艰难行走,一边互相射箭厮杀的双方骑兵,吩咐道:“我一回来就点火。”
  说罢,径自下了城,然后带着屯于城后的数百骑冲了下去,接应己方溃兵。
  他们的速度非常快,找的出发阵地也好,乃一处地势较高的缓坡,可直接骑马下冲。
  冲锋之时,声势很大,直接把正处于上坡状态、速度缓慢的义从军追兵给冲了个七零八落,死伤惨重。
  得手后也不恋战,唿哨一声,带着千余溃兵慢慢回了石岭关。
  义从军溃退下去后,退后数百步结阵。
  双方一在山上,一在山下,互相对视着。
  刘闰中策马赶了上来,找到殷熙后,低声说道:“殷将军,我看索头要跑。”
  殷熙方才亲自率队追击,紧咬不放,差点被从缓坡上冲下来的鲜卑生力军给阵斩。
  若非自家部曲将马让给他,可能还真跑不掉了。
  见殷熙不语,刘闰中又道:“殷将军何必自责?打仗就是这个样子,今天你坑我一下,明天我坑你一下,太正常了。打了胜仗,哪能不追击呢?不追击要被人骂。追击了,遇到贼人伏兵,吃了亏,也要被骂。这种事很难避免,全看运道了。”
  殷熙面色稍缓,看了刘闰中一眼,笑了笑。
  这厮是会安慰人的。
  确实,情急之下追击,哪能顾得了那么多?若不追击,问题更大。
  只能说索头太狡猾了,他太倒霉了。
  “你方才说索头要跑——”殷熙话音刚落,却见石岭关内烟柱冲天而起,隐有火光冒出。
  “索头打仗就这个样子。”刘闰中又道:“虽称劲悍,敢对冲死战,但也留有匈奴遗风,喜诱敌深入,反复袭扰,令其疲惫,士气低落,时机成熟后再发动决战。”
  “他们烧石岭关,很明显是不想留完整的城池、居所给我军。”
  “放火后退却,乃诱敌之计,试图把大王带来的步军拉到数百里之外,再截断粮道,围而歼之。”
  “我料索头定在雁门立有坚寨,以阻我大军,骑军则散在左右两翼,只待伏发。他们惯会这一招。”
  殷熙听完,问道:“你觉得大王此战没有胜算?”
  “胜算不大,顶多是个和局罢了。”刘闰中摇了摇头,道:“若鲜卑立营栅、守城池,就凭大王带来的万余步卒可能拿下?”
  殷熙想了想,光凭银枪军和黄头军万余人,可能还真攻不下城池,更何况不可能拿全部步卒去攻城,顶多出动数千人,那就更不可能打下来了。
  而攻不下城池、营垒,顿兵于坚城之下,再被敌人骑军反复冲击后路,那是真的危险。
  “先别说这些了。”殷熙叹了口气,道:“先上去灭火。”
  ******
  二十八日,“大将军邵”的帅旗已经插上了石岭关城头。????邵勋登高望远,看向北方不断游弋的索头骑兵,问道:“平阳援军至何处了?”
  “已过秀容,正往楼烦而去。”张宾答道。
  “让他们换个方向……”邵勋唤来僚佐,低声吩咐了一连串的命令。
  僚佐很快写完,检视无误之后,遣信使带走。
  张宾有些惊异。这打仗的方略,可真是……
  “来晋阳也没用。”邵勋说道:“可战之兵太少,若贼人据守险隘、坚城,恐无计可施。邵慎那一路不过万人,来了也未必能改变大局,还不如换个方向,或有所获。对了,落雁军也不要来了,让段末波去和邵慎汇合。”
  张宾微微颔首。
  打拓跋鲜卑须得用举国之力,眼下却颇为不足。
  “走吧。”邵勋看了张宾一眼,笑道:“索头步步后退,先弃晋阳外围,再弃盂县、石岭关,看现在这样子,九原县(今忻州)应该也放弃了。他抛出这么多甜头,我先吃下来再说。”
  说话间,石岭关外已经有一支步骑混合编队北上了,直朝新兴郡九原县而去。
  三十日,轻松收复空无一人的县城。
  索头与义从军交战,各自死伤数百,向北退去。
  这个时候,邵勋的军令抵达了九原:全军停驻,固守城池,不得北进,违令者斩。
  九原离石岭关四十里,乃新兴郡治所。
  出城北上五十里,可至忻口。
  据前方探报,忻口附近似有索头大军,众不下二万,依山立寨,隔河树营。
  邵勋虽然不太清楚索头的具体兵力部署,但多年征战经验告诉他,最好不要在敌人选定的作战地点厮杀。
  忻口是索头预设的决战地点,这一点越来越清晰了。
  而此时的忻口确实成了兵的海洋。
  大批自平城、新平、雁门等地征发而来的牧人、役徒正在挖掘壕沟,修筑土墙,修缮营垒。
  一万多步兵屯于营垒、山寨之中,打算依托河流、山势消耗晋兵,令其减员、疲惫。
  战马在不远处嘶鸣着。
  一队队骑兵选好了出发阵地,藏于步兵营垒附近的山谷之中、树林之后。
  一旦晋军强攻营垒不克,向后退却之时,他们就大举冲锋,尽可能杀伤晋军有生力量。
  另一部分骑兵被派到南方更远处,主动寻找晋军骑兵,尽可能消耗之。
  正如邵勋所料,这就是他们的预设战场:将晋军诱出石岭关百里,在忻口、石岭关之间的空旷原野中,聚而歼之。
  这不是草原打法,而是混合了中原、草原的变异战术。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双方主帅如何抉择。
  六月初一,拓跋郁律来到了忻口,登山眺望南方。
  平坦的盆地之中,草木茂盛,一望无际。
  坞堡、村落已不可寻,荒芜得仿佛这里遭过一场灭世瘟疫一般。
  邵贼到底还来不来?
  拓跋郁律有些吃不准了,预设好的歼敌战场,结果敌人不来,让他心里空落落的。
  这就好像前汉于马邑埋伏匈奴一样,只不过双方调换了角色。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又或许是邵贼过于老辣,不愿置身险地?
  换个愣头青将领就好了,顿兵忻口之外,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可轻松收获大胜。
  但邵贼不来,他可就有些麻烦了。
  前后几次交战,损失兵力超过四千。
  诸部首领们不会管邵贼死伤了多少人,他们只会盯着自己。
  想到这里,拓跋郁律有些烦躁了。
  两军对峙,长久下去,他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无端地,他心中考虑起了之前新党们的提议:罢兵言和。
  但使者好像被扣留了,并未回返……
  六月初二,邵慎在秀容以东的山谷中接到了传自石岭关的军令。
  反复看了几遍后,他没有犹豫,就地征发了千余部落轻骑,并义从军一千、薛氏骑兵五百,折向西北。
  六月初四,在抵近岚谷之时,落雁军两千骑狂奔而来,与其汇合。
  六月初五,全军抵达岚谷县,休整一日后,带上两千余府兵,兵出草城川。
  (本章完)
 

简单介绍下东汉和鲜卑的战争
  鲜卑起源很早,冒顿单于时就有了,被匈奴打败,远窜塞外。
  东汉时期,匈奴溃灭后,鲜卑蚕食匈奴地盘,吸收当地各个部族(包括匈奴),慢慢形成了融合民族。
  史载匈奴遗种十余万落,应该大部分都被鲜卑吞并了,或者被击杀了。
  落是草原计量单位,最开始是一个帐篷。到了曹魏、西晋时期,乌桓、鲜卑出现几个帐篷在一起放牧(一般是4个帐篷),这几个帐篷统称为一落,但并非普遍现象。
  落的人数很不好统计。
  如果是单个帐篷,少则一人,多则一大家子4-7人。
  如果是多个帐篷,那更不好统计。
  下面进入正题。
  鲜卑一开始的战斗力是比较差的,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鲜卑、匈奴万余骑寇辽东,太守祭肜“自被甲陷阵,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
  战斗过程就这么简单一句话。
  从中可以判断出,鲜卑、匈奴骑兵10000+入侵辽东,东汉军队集结交战,鲜卑、匈奴的轻骑兵直接被重甲骑兵冲垮了。
  这个时候的鲜卑,大概率还是传统草原骑射战术,本身装备也差,被一冲就垮。
  此战过后,鲜卑明白了自己的斤两,于是前来投靠。
  但投靠的时间不长。
  (一)汉和帝时期(88-106)——东汉开国六七十年,距离董卓入京(189)天下大乱还有大约一百年时间——鲜卑第一次叛乱。
  (1)和帝永元九年(97),辽东鲜卑攻肥如县,太守祭参坐沮败,下狱死——规模不详,战斗过程不详。
  (2)永元十三年(101),辽东鲜卑寇右北平,因入渔阳,渔阳太守击破之——规模不详,战斗过程不详。
  汉和帝在位剩余时间无战斗记录。
  总结一下:这两次基本就是寇边劫掠,规模应该不大,最多几千骑兵。
  (二)汉殇帝、汉安帝时期(106-125)
  (1)延平元年(106),鲜卑复寇渔阳,太守张显率数百人出塞追之,后来遇到鲜卑人埋伏,几百人溃散,张显、严授等人断后力战,俱死。
  “因复进兵,遇虏伏发,士卒悉走,唯授力战,身被十创,手杀数人而死。显中流矢,主簿卫福、功曹徐咸皆自投赴显,俱殁于阵。”
  永初年间(107-113),“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绶,赤车参驾,令止乌桓校尉所居甯城下,通胡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是后或降或畔,与匈奴、乌桓更相攻击。”
  鲜卑投靠了过来,帮东汉打匈奴、乌桓。
  这应该是东汉使用了外交手段。
  匈奴、乌桓一样入塞劫掠,东汉也很烦他们,于是拉拢鲜卑。
  鲜卑大概也想进一步吞并匈奴、乌桓的部落,并收取互市好处,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另外,此时鲜卑并未统一,来投的部落也不能代表鲜卑这个大群体。
  (2)元初二年(114),辽东鲜卑围无虑县,州郡合兵,固保清野,鲜卑无所得。复攻扶黎营,杀长吏。
  (3)元初四年(116),辽西鲜卑连休等遂烧塞门,寇百姓。乌桓大人於秩居等与连休有宿怨,共郡兵奔击,大破之,斩首千三百级。
  (4)元初五年(117)秋,代郡鲜卑万余骑遂穿塞入寇,分攻城邑,烧官寺,杀长吏。
  (5)这一年冬天,鲜卑入上谷,攻居庸关,复发缘边诸郡、黎阳营兵、积射士步骑二万人,屯列冲要。
  (6)鲜卑入马城塞,杀长吏。度辽将军邓遵发积射士三千人,及中郎将马续率南单于,与辽西、右北平兵马会,出塞追击鲜卑,大破之。
  (7)建光元年(121),其至鞬复畔,寇居庸,云中太守成严击之,兵败,功曹杨穆以身捍严,与俱战殁。
  鲜卑于是围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与幽州刺史庞参发广阳、渔阳、涿郡甲卒,分为两道救之;常夜得潜出,与夔等并力并进,攻贼围,解之。
  到了这会,史书对鲜卑有一个评价:“鲜卑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控弦数万骑。”
  (8)延光元年(122),复寇雁门、定襄,遂攻太原,掠杀百姓。
  (9)二年冬(123),其至鞬自将万余骑入东领候,分为数道,攻南匈奴于曼柏,薁鞬日逐王战死,杀千余人。
  (10)三年秋(124),复寇高柳,击破南匈奴,杀渐将王。
  汉安帝这不到二十年过去了。
  总结一下,比起汉和帝十八年,战斗频次大大增加,规模也逐渐变大了。
  如果说之前还是几百、几千规模,现在已经是几千、万余规模。
  东汉边塞郡县的兵力构成是:郡兵+胡骑。
  郡兵里面胡人、汉人都有,步骑皆有。
  胡骑主要是匈奴,乌桓,可能也有部分投靠过来的鲜卑。
  元初五年(117)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东汉朝廷调用内地兵马,不然守不住,如积射士、黎阳营。
  积射士是弓弩兵,主要用来防守,也可以跟随车队出战。
  黎阳营是东汉正规骑兵。
  但这两者都有很大缺陷,积射士主要参加防守战斗,黎阳营规模太小,对外作战主力还是靠的胡人雇佣兵以及边塞郡兵里的骑兵部队——后者和黎阳营一样,规模也不大。
  116年,乌桓大人於秩居和鲜卑大人连休有仇,与郡兵一起奔击,斩首1300。
  117年算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斗了,因为鲜卑人自秋入冬,连续进攻,连破城邑,连杀长吏,于是邓遵率积射士3000弓弩兵、匈奴骑兵(人数不详)、两个郡的郡兵(人数不详),出塞追击,大破之。
  战斗过程其实可以推导。
  鲜卑人大掠而回,跑路了,邓遵尾随撤退的鲜卑人追击,战果是“大破之”,“获其生口及牛、羊、财物甚众”。
  121年开始,东汉就比较被动了。
  鲜卑四分五裂,不断有人投靠汉朝,又不断有人反叛,同一时间内反汉的鲜卑人稳定在“控弦数万骑”。
  从121年-124年,辽东、辽西的胡人雇佣兵损失惨重,死了两个王。
  鲜卑人战斗力提升了,也打出了自信心“鲜卑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
  东汉边塞四处是漏洞,还被鲜卑打到太原,“掠杀百姓”。
  (三)汉顺帝(125-144)时期
  (1)永建元年(126)秋,鲜卑其至鞬寇代郡,太守李超战死。
  (2)永建二年(127)春天,前一年秋天入寇的鲜卑人饱掠而回,中郎将张国派兵尾随追击。
  “遣从事将南单于兵步骑万余人出塞,击破之,获其辎重二千余种。”
  (3)还是这一年,辽东鲜卑六千余骑亦寇辽东玄菟,乌桓校尉耿晔发缘边诸郡兵及乌桓率众王出塞击之,斩首数百级,大获其生口、牛、马、什物,鲜卑乃率种众三万人诣辽东乞降。
  (4)三年、四年(128-129),鲜卑频寇渔阳、朔方。
  (5)六年秋(131),耿晔遣司马将胡兵数千人,出塞击破之。
  (6)同年,渔阳太守又遣乌桓兵击之,斩首八百级,获牛、马、生口。
  乌桓豪人扶漱官勇健,每与鲜卑战,辄陷敌,诏赐号“率众君”。
  (7)阳嘉元年(132)冬,耿晔遣乌桓亲汉都尉戎朱廆率众王侯咄归等,出塞抄击鲜卑,大斩获而还.
  (8)二年春(133),匈奴中郎将赵稠遣从事将南匈奴骨都侯夫沈等,出塞击鲜卑,破之,斩获甚众。
  (9)秋天,鲜卑穿塞入马城,代郡太守击之,不能克。
  134年及之后十年无战斗记录。
  总结:汉顺帝十九年间,前几年鲜卑依然入寇,东汉采取了“以胡制胡”的策略。
  比如127年,张国派幕僚“从事”统率匈奴兵万余。
  131年,耿晔派幕僚“司马”率胡兵数千人。
  同年,渔阳太守派乌桓兵出击。
  132、133年几次,都是匈奴、乌桓等兵出击。
  胡人花钱少,一点点钱帛就能雇佣其卖命,使用胡人雇佣军看样子是一种低成本省钱方式,这可能与西边凉州局势有关。
  这几次胡人轻骑出塞,应该是一种突袭战术,即打击正在放牧的鲜卑人,让他们措手不及,杀其人丁,掠其牛羊,破坏其生产力,再辅以政治手段,招降部分鲜卑部落,分化瓦解。
  所以汉顺帝后十年,鲜卑人消停了一段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东汉朝廷用胡人打仗,开始出现赖账、拖欠工资的事情,后果一时不显,但长期这么做,很显然会打击胡人雇佣军的积极性,恶果会慢慢显现。
  另外,这一时期的交战规模也不大。
  (四)汉冲帝、桓帝(144-168)时期
  一开始比较太平。
  顺帝后期(137年),鲜卑人投鹿侯“初从匈奴军三年,其妻在家生子”。
  好家伙,出去从军三年,回来后老婆生了个儿子?
  鹿侯归,怪欲杀之。
  他老婆说我可以解释的:“出门打雷,抬头看时,嘴巴张着,正好有冰雹落入嘴里,不小心吞下去了,于是就生了这个孩子。”
  投鹿侯不听,遂弃之。
  妻私语家令收养焉,名檀石槐。
  檀石槐家庭条件还不错,居然有“家令”这个官。
  “年十四五,勇健有智略。异部大人抄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单骑追击之,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者,由是部落畏服。乃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
  从十四五岁起,檀石槐就开始一步步统一草原的步伐。
  (1)永寿二年(156)秋,檀石槐20岁,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盘和部众,“遂将三四千骑寇云中”。
  (2)延熹元年(158),鲜卑寇北边。冬,使匈奴中郎将张奂率南单于出塞击之,斩首二百级。
  (3)二年(159),鲜卑入雁门,杀数百人,大抄掠而去.
  这两次不知何人统率,应该是部落老毛病犯了,南下劫掠,规模是千人级(斩首二百)。
  (4)六年夏(163),千余骑寇辽东属国.
  (5)九年夏(166),这一次规模罕见地庞大——
  “遂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并杀掠吏人。于是复遣张奂击之,鲜卑乃出塞去。”
  从这一年往后,随着檀石槐逐步统一草原,边患已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有时一年达三十次之多。
  汉桓帝决定用外交手段解决:封王+嫁公主和亲。
  檀石槐野心勃勃,拒绝了。
  “朝廷积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乃自分其地为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接夫余、濊貊二十余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余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乌孙二十余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之,皆属檀石槐。”
  这一段时期,史书都不太好记载鲜卑入寇了,因为一年最多三十次,怎么记载?
  以前几年甚至十年都没一次,密集时期一年一次,偶尔两次,现在鲜卑入寇的规模、频率太夸张了,而东汉只能派胡人雇佣军出动,聊作抵御。
  汉桓帝在位22年。
  (五)汉灵帝(168-189)时期
  (1)熹平三年(174)冬,鲜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休著屠各追击破之。
  (2)五年(176),鲜卑寇幽州。
  (3)六年(177)夏,鲜卑寇三边。
  这几年边境劫掠其实非常频繁,史书就只简单记载今年鲜卑来劫掠了,懒得具体写了,太多了。
  汉朝还是派胡人雇佣军出战。
  秋,夏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余发,请征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一冬二春,必能禽灭。”
  一开始不同意,觉得打不过,没有胜算。
  后来中常侍王甫力排众议,出兵便定下了。
  调遣精锐兵马,分三路,以夏育、臧旻、田晏为将,用军事手段解决鲜卑。
  这是东汉与鲜卑纠缠几十年以来,出动兵马最多的一次。
  三路统帅都富有经验。
  夏育是凉州三巨头之一,是对羌作战的名将。
  “夏,自进营,去羌所屯凡亭山四五十里,遣田晏、夏育将五千人据其山上。羌悉众攻之,厉声问曰:“田晏、夏育在此不?湟中义从羌悉在何面?今日欲决死生。军中恐,晏等劝激兵士,殊死大战,遂破之。”
  “分遣晏、育等将七千人,衔枚夜上西山,结营穿堑,去虏一里许。又遣司马张恺等将三千人上东山。虏乃觉之,遂攻晏等,分遮汲水道自率步骑进击水上,羌却走。因与恺等挟东西山,纵兵击破之,羌复败散。追至谷上下门穷山深谷之中,处处破之,斩其渠帅以下万九千级,获牛马驴骡氈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冯禅等所招降四千人,分置安定、汉阳、陇西三郡,于是东羌悉平。”
  三人之中,两人是来自凉州的大将,战功赫赫,就臧旻是依靠镇压内地起义叛乱起家的,非边地大将,但也不能说没有军事经验。
  (4)六年(177)八月,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雁门,各将万骑,三道出塞二千余里。
  汉军三路来攻,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帅众逆战”,他也分兵三路,三路对三路。
  “育等大败,丧其节传辎重,各将数十骑奔还,死者什七八。三将槛车征下狱。”
  东汉本来兵就不多,一下子损失三万骑兵,直接逆转两国局势。
  于是檀石槐开始积极整顿内部,准备南下中原。
  但四年后,突然病死了,活了四十五岁。
  他一死,儿子和连继位,能力很差,不能服众,劫掠北地郡时被强弩射死。
  然后鲜卑慢慢陷入内乱,互相攻杀,四分五裂。
  (六)灵帝以后
  鲜卑内战之后,无力南下。
  汉地也慢慢陷入乱战。
  曹魏时期,“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
  “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北之败。”
  “青龙中,帝乃听王雄,遣剑客刺之。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
  “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馀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馀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
  轲比能算是檀石槐之后收拾最多部众的人,但他最多时只有十几万骑,且曹魏一直想办法干涉鲜卑内部,分化瓦解,以至于轲比能比檀石槐的实力差了很多。
  曹魏没有用军事手段解决轲比能,他们采用的是“刺客”……
  斩首之后,鲜卑再乱,散成一地。
  直到本书西晋年间,鲜卑始终未能统一,仍分为段、慕容、宇文、拓跋四部。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