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滿城風沙

網遊小說

“砰!” 重重的撞擊之聲在早晨繁華的街道上響起。 “啊!死人了,救命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二百六十章 機床行業研討大會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by 滿城風沙

2020-9-19 18:04

  選拔進行了四天時間,四天後十五名職工脫穎而出,全部是工廠裏的頂尖人才,年齡最大的是馬明,今年也不過才三十三歲,最小的是兩年前畢業的大學生,才二十五歲而已,這些人會被派往安德魯斯公司進行為期壹年的學習工作,當然,他們的生活費都是由北方工業集團承擔,在國外每人每個月會有兩千馬克的生活費,同時國內的工資也會繼續發放給他們的家人,春節的時候他們還有為其十天的假期,來往的差旅費全都由公司出,如此優厚的待遇讓所有人都很眼熱,不過只要他們有本事,以後這樣的機會有的是。

  這十五人還要到首都參加為期兩個月的德語強化培訓,盡量在兩個月內把德語水平提升上去,當然,他們不是劉瑯,兩個月時間學壹門語言是不可能的事情,起碼他們要做到了解這門語言的讀法,好在他們去的是工廠,不是學校,兩個國家的語言雖然不通,但在工藝技法上還是壹樣的,另外在德國劉瑯也會聘請當地的留學生每天為他們補習語言。

  表面上看只是十五個人去德國學習,好像花費不高,但實際上支出要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多,為此劉瑯已經讓王振東籌備壹個北方工業集團駐德國的辦事處,在那裏派駐兩位員工專門協調壹切事宜。

  事情十五個人定下後也不遲疑,立刻趕往首都,劉瑯已經讓駐首都辦事處的人聯系了外國語大學,到時候他們將接受兩個月的全封閉學習。

  先是語言學習,然後是到德國進行工作,這種壓力其實比他們在國內還要大,這就是挑戰,敢於接受挑戰是第壹步,下壹步就是完成挑戰,他們這幾個人也知道自己身上的重擔有多重,如果他們順利完成,回到公司後必定會委以重任,甚至成為帶頭人,以後就是公司的高級專家,伴隨而來的就是巨大的財富,財富還只是壹方面,關鍵還是對公司的作用,劉瑯告訴他們,只要能把對方的技術學到手,哪怕只有五成,那對於公司來說就是壹個大功勞,公司未來的生死存亡就在他們手中了,連劉瑯都這麽說,他們甚至產生了壹種使命感,覺得如果完成不了期望那就沒臉回來了,所以這十五個都帶著“視死如歸”的信念,不成功便成仁!

  這十五位“壯士”為了北方工業集團的榮譽與未來前往德國,其他人當然還得努力工作,今年的任務可真是不少,除了要完成年初下達的任務外還得為安德魯斯公司生產多個型號的零部件,不過劉瑯還要做更多的工作,工業部要在阜城召開壹個全國數控機床下遊產業工作部署會議,到時候江波濤將親自前來,同時全國三十多家規模企業都要來參會。

  原來工業部在阜城組織會議時不少的企業都不怎麽在乎,覺得阜城太小,北方工業集團也沒有支柱性的工業產品,撐不起壹個行業給他的重任,說白了就是看不起他們,但是現在不同了,“探索壹號”的橫空出世讓北方工業集團成了全國最耀眼的明星企業,甭管什麽“十八羅漢”還是大型國企,他們都服服帖帖,妳不服也不行,機械行業就是如此,誰能造出更先進的設備誰就牛,不要覺得我是壹家擁有超過千人的大型國企就厲害了,比的又不是誰人多,那麽多人都幹不出個數控機床丟不丟臉?

  他們還真不丟臉,說實話,北方工業集團制造出第壹臺國產機床引起了全國範圍內的熱議,人們在贊揚之後也有了壹些其他聲音,其中壹個觀點就是為什麽這第壹臺國產機床是壹家私有企業制造出來的呢?為什麽不是沈城機床廠?為什麽不是金陵機床廠?為什麽不是漢口機床廠?我們國家不是有大名鼎鼎的“十八羅漢”嗎?為什麽這十八家機床廠沒有制造出來?

  所謂的“十八羅漢”指的是建國初成立的十八家基礎機床企業,這十八家機床廠在新中國初期名噪壹時,各領風騷,為我國工業制造的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比如沈城第壹機床廠被稱為降龍羅漢;哈市第壹機床廠被稱為探手羅漢;沈城第二機床廠被稱為坐鹿羅漢;沈城第三機床廠被稱為舉缽羅漢;首都第壹機床廠被稱為過江羅漢。

  從建國初期到七十年代末期,這十八家機床廠絕對是國內機床行業的大哥級人物,甚至在七十年代初期壹些機床廠就開始研制自動化車床,這其實已經可以列為數控機床了,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最終成功,可是也培養了大量的產業工人。

  很多人都很納悶,這些實力強大的機床廠為什麽沒有制造出西方發達國家的數控機床。

  真正的原因只有業內人士才明白,所謂的自動化車床並不太難,但關鍵是達到什麽精度,還有控制系統的準確性,制造壹個拖拉機軸承與制造壹個轎車軸承壹樣嗎?雙方差著好幾個等級呢。

  “探索壹號”的鉆頭半徑只有零點五毫米,偏差範圍在零點壹毫米左右,幾乎比頭發絲的直徑還要小,這種精度讓所有人感到窒息,而且“探索壹號”的控制性系統相當的強大,可以實現三百六十度無死角運轉,理論來說可以制造任何有規則形狀的軸承。

  精度和強大的控制才是數控機床的根本,看似容易,實際背後的技術太復雜了,材料、打磨工藝,設計等等等等,總之是太復雜了,反正就是造不出來。

  正是因為專家們非常了制造解數控機床的難度,所以當北方工業集團制造出了“探索壹號”時很多人並不相信,覺得對方是個騙子,是在忽悠外行,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部將“探索壹號”帶到了首都,讓那些專家們親眼見到、親手摸到這臺機床。

  直到這時他們才真正確認這是真的,就算芯片是外國貨,但那種設計和蘊含的工藝技法完全是國產化,跟西方的機床有著根本性的差異,這種技術讓他們徹底服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